產地尋訪|百年風華 國姓黃梅
文字:鄭鈺潔 Celine Cheng
攝影:李國豪 Alpaca Lee
編輯:許苑榆 Skye Hsu
當車輛駛進南投國姓鄉山區,從滿是霧氣的窗戶看出去,整片山巒疊翠,山嵐氤氳繚繞,每深吸一口氣,都能感受到高山沁冽的氣息。在欉紅黃梅甜桃果醬中所使用的梅子,正是生長在如此清幽的環境之中,每顆梅子吃起來口感爽脆、香氣清新,令人難以忘懷。
車未停定,遠遠地就看見農友陳伯伯在門口等我們,他一見我們就笑著說:「你們一來就帶雨,不然我們已經好幾個月都沒有下雨啦!」連續幾個月的乾旱讓梅子難以順利長成豐美的模樣;陳伯伯說,這個時節得有雨來,梅子才能生得翠綠飽滿,他們一年的使命也才得以圓滿。
以自然餵養的有機梅園
陳家祖傳的果園因園中梅樹樹齡超過百年,故有百歲梅之稱。這座存有家族歷史記憶的梅園立於山坡上,且不施用肥料及農藥,採完全野放的方式種植,利用大自然獨有的生態法則,搭配有機質土壤,以尊重自然生態平衡及循環永續的原則,為梅樹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加上地處高海拔山區,蟲害問題也相對較少;而蒼勁有力的梅樹群也為脆弱的山坡植披帶來保護。
也因為堅持這種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2010 年,在好友的鼓勵下,陳伯伯的梅園首次申請了有機認證,僅花費短短兩個月就通過審核,並核發有機認證標章。如今,百歲梅依然年年通過頗具難度的有機驗證程序。
堅持手採 只為維護梅子品質
每日清晨,陳伯伯會開著自家小貨車沿著蜿蜒的山路駛進梅園,細心地逐棵巡視梅樹的狀態。等到梅子進入採摘期,不少梅農會進行「打梅子」的工序,農夫們利用竹竿敲打樹上成熟的梅子,彼時一陣清香飄散,竹竿與青梅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青梅如雨紛紛掉落在帆布上,至此才完成採收。
打梅子的採收方式雖然快速便利,卻容易讓梅子受傷;為了保護珍貴的梅子,陳伯伯堅持手工採摘,這種方式的困難之處在於必須親身爬上梅樹,一顆一顆仔細檢視梅子的外觀,挑選熟度適中的果實徒手摘採;而陳伯伯的梅園位處陡峭的山坡,採收相對更不容易。
手採後的青梅還需挑揀洗淨,去除多餘的枝葉與髒汙,最後經由人工分級,確保每一批出貨或加工的果實品質如一。陳伯伯對於梅子的堅持與照護,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陳伯伯說,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他們家的梅子,會訝異於百歲梅的外型相較於市面上可見的品種還要格外嬌小。這是因為百歲梅不使用生長激素,使其在百分之百自然狀態下成長;即便不比其他地方生產的梅子碩大,其風味卻是留住老顧客的關鍵,外表嬌小精緻的百歲梅擁有怡人的香氣,吃起來口感甜脆,讓人印象深刻。
青梅落地轉紅—與時競賽的摘採期
梅子以成熟度做區別,可分青梅及黃梅; 熟度低的青梅,帶有細緻花香,香氣清淡優雅,口感酸脆爽口;熟度較高的黃梅則帶有蜜桃般的果香,成熟多汁不酸澀。然而青梅由青轉黃卻僅僅只需要兩天的時間,一旦進入採收期,陳伯伯就得馬上上山採收,只怕稍晚一步,就會錯過最佳採收時機。 在欉紅研製的黃梅甜桃果醬,所使用的黃梅熟度必須為八分熟,黃梅皮上還得帶有些許胭脂紅印,是製成果醬時最恰到好處的熟度,入口酸香不膩,果醬完成後梅子獨特的香氣不減,且黃梅甘酸與桃子蜜甜皆能完美封存。 也因為在欉紅需要的黃梅品質及熟度都較為嚴苛,陳伯伯總是非常細心的將我們需要的黃梅挑撿出來、去除枝葉及髒汙;送到在欉紅廚房的每一顆梅子不只大小合宜、外觀品質姣好,更發散著成熟黃梅獨有的清新幽香,待加工製作成果醬之後,每一口都能吃到農友育梅的用心。
盛況不再的梅子集散中心
據聞 30 年前,國姓鄉曾是南投最重要的梅子集貨中心,種植面積十分廣大,甚至遍及鄉內中、高海拔山區。隨著經濟作物的轉移,梅子市場日漸凋零,山區梅樹遭到大量砍伐,改種其他作物,在歷經砍伐改種風潮及 921 地震後,國姓鄉的梅子逐漸為人遺忘,如今只餘寥寥幾家依然在種植梅樹;目前僅存的梅樹多是日據時期種植至今,具有一定的文化及歷史價值。
可惜因梅樹照顧不易,近幾年又逢暖冬少雨,導致梅花花期紊亂,產量銳減且影響結果,陳伯伯感嘆:「本來已經很少人種梅子了,現在又更少囉。」我們不禁佩服起陳伯伯,在愈發艱困的環境下仍然悉心種植,並且竭盡所能地投入梅子加工產業,實屬不易。
旅程的最後,夥伴們還是忍不住問:「阿伯,我們可不可以跟你買一些梅子回去吃?」 「當然可以!」 於是當天回程車上充滿梅子清香,就像將整座梅園搬回台北似的;人手一袋袋剛要轉黃的青梅一路飄香北上,也令人不禁開始期待今年在欉紅的黃梅甜桃果醬會是怎樣的絕妙滋味。